|





| 主要用途 | 增稠剂 |
| 执行标准 | GB25535-2010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12063701400047 |
| CAS | 71010-52-1 |
| 包装规格 | 25kg |
| 级别 | 食品级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规定本品可在各类食品中按正常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低酰基结冷胶
结冷胶的生物合成途径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可以分为同型多糖的合成与异型多糖的合成,结冷胶的合成属于后者。异型多糖的合成体系包含5个因子,即糖基核苷酸、酰基供体、脂中间体、酶系统及糖基受体。Ligio等提出了Pseudomonas eLAdea合成结冷胶重复四糖单元的可能途径。作为活性前体提供的糖基核苷酸被认为是UDP-葡萄糖、TDP-鼠李糖和UDP-葡萄糖醛酸,它们共同成为合成重复单位的单体供体。涉及前体合成的酶有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1)、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T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TGP)、UDP-葡萄糖脱氢酶(UGD)和TDP-鼠李糖合成酶(TRS)。Pseudomonas elodea对葡萄糖的代谢主要经由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


美国一些科技人员曾将各种酶(包括果胶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纤维素酶、褐藻酸酶、木瓜蛋白酶、脂肪酶等)添加于结冷胶溶液中,结果发现,任何一种酶对结冷胶溶液的粘度以及凝胶的强度均没有影响,由于具备这种性质,结冷胶可以替代琼脂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胶凝剂。
在复配时,槐豆胶、瓜尔豆胶、CMC、黄原胶等非凝胶性水溶胶,对结冷胶凝胶体的组织特性无明显影响。但如加入明胶、黄原胶与槐豆胶的混合物、淀粉等凝胶性水溶胶时,可使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