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氨基酸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12063701400047 |
CAS | 72-19-5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外观 | 粉末 |
保质期 | 24个月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主要营养成分 | 营养强化剂 |
含量 | 99% |
是否进口 | 否 |
生产方法由苏氨酸含量高的天然蛋白质(丝胶蛋白、酪蛋白、丝心蛋白等)经水解,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精制而得。由甘氨酸铜与乙醛反应制取DL-苏氨酸(参见“DL-苏氨酸”),在所得DL-苏氨酸溶液内接种L-型晶体,使仅对L-进行旋光拆开而得L-氨酸。生产方法方法一、直接发酵法以葡萄糖为原料,选育营养缺陷型兼结构类似物合成中的反馈抑制与阻遏,达到L-苏氨酸产酸率为18g/L,谷氨酸棒状杆菌,产酸率为14g/L,黏质赛杆菌率14g/L。葡萄糖[黄色短杆菌、谷氨酸Chemicalbook棒杆菌、黏质赛杆菌等]→L-苏氨酸方法二、化学合成法因化学合成所得的苏氨酸为4种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即DL-苏氨酸。
L-苏氨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①合成法;②发酵法;③蛋白质水解法三种。现提倡用发酵法生产。
方法一、直接发酵法:
1.发酵法是以糖、氨、高丝氨酸(homoserine)为培养基,用产谷氨酸小球菌(glutaminus)等发酵后精制可制得L-苏氨酸。
以葡萄糖为原料,选育营养缺陷型兼结构类似物合成中的反馈抑制与阻遏,达到L-苏氨酸产酸率为18g/L,谷氨酸棒状杆菌,产酸率为14g/L,黏质赛杆菌率14g/L。
葡萄糖[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黏质赛杆菌等]→L-苏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