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12063701400047 |
CAS | 见包装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外观 | 粉末 |
保质期 | 24个月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主要营养成分 | 营养强化剂 |
含量 | 99% |
是否进口 | 否 |
栽培历史
公元3~4世纪,居住东北的鲜卑族曾在辽河流域(今辽宁省辽阳一带)建立前燕国,其国王慕容晃曾给晋朝的官吏顾和赠送过人参。唐宋以后,人参成为东北少数民族向封建帝王进贡的珍品。《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等史书都有“地饶林山,田宜麻谷,土产人参”的记载。
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3~48年),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章》载有的参名为中国,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魏·华陀的《中藏经》、唐·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唐·甄权的《药性本草》、唐·苏敬的《唐本草》、宋·时华子的《诸家本草》。元·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石勒系西晋时后赵主,羯族(匈奴之别支)人,少时居上党武乡(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以行贩为业。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