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12063701400047 |
CAS | 70084-87-6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外观 | 粉末 |
保质期 | 24个月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主要营养成分 | 小麦水解蛋白 |
含量 | 99% |
是否进口 | 否 |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shà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割麦人用钐割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就拉到打麦场上。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镰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速收麦器的。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这虽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麦在明代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而居第二位。人们常说的“麦”就是小麦,当然了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吃大麦,直到16世纪后被小麦代替。大麦在世界上主要做啤酒,这种别饮料。世界大麦80%产量被化为啤酒,灌进人们肚子里。1斤大麦大概可以做4~5斤啤酒。啤酒的独特苦味也是加入啤酒花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