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12063701400047 |
CAS | 501-30-4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外观 | 粉末 |
保质期 | 24个月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主要营养成分 | 曲酸 |
含量 | 99% |
是否进口 | 否 |
Nickell和Gordon(1963年)曾推荐曲酸作为植物生长刺激剂。从近几年专利看,曲酸作为作物增产剂是很有希望的。方法是用曲酸或其盐喷洒农作物叶片或浸润根系、种子,可促进作物生根及茎叶初期生长、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用0.01~1000mg/L曲酸溶液喷洒甘薯苗后再栽插,收获的甘薯淀粉含量提高10%~20%,总产量提高20%~30%;从番茄开花到收获,在叶面上喷洒浓度为100mg/L的曲酸溶液8次,番茄成熟度、糖分、个体重均有明显增加。我国是杂交水稻生产大国,目前杂交水稻种子需要用“920”处理。考虑到曲酸在产量、成本上的优势,它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或许会有所作为。微生物发酵法制曲酸微生物发酵法制曲酸是指用微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曲酸的工艺和技术。曲酸是由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一种酸性代谢产物,能溶于水、乙醇或醋酸酯等。能产生曲酸的微生物多数为真菌,如米曲霉(AspergillusoryChemicalbookzae)、米黄曲霉(A.flavo-oryzae)、黄曲霉(A.flavus)、亮白曲霉(A.candidus)、棒曲霉(A.clavatus)、巨大曲霉(A.giganteus)、烟曲霉(A.fumigatus)、溜曲霉(A.tamarii)、温特曲霉(A.wentii)和灰绿曲霉(A.glaucus)等。某些细菌如玫瑰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roseus)、蜡状葡糖杆菌(G.cerinus)和若干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也可利用糖类生成曲酸。基本发酵工艺为:甘薯粉经α-淀粉酶水解→灭菌→在发酵罐中冷却→接种米曲霉种子(来自种子罐)→32℃左右通气发酵(约5天)→发酵液抽滤→制成曲酸的锌盐→减压浓缩→结晶→酸化→曲酸。曲酸是用于制造食品和日用品中的增香剂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原料,也是生产、杀菌剂和胶片脱尘剂的原料,若与某些脂肪族羧酸发生酰化,就可获得曲酸酯,它是制造增白化妆品的原料。